8月24日滬江旗下B2C課程平臺滬江網校,與人教數字出版有限公司、世界圖書出版廣東有限公司兩大出版社簽約日、泰語兩套小語種系列圖書。
5月騰訊發布《00后研究報告》,“韓國”、“漫畫”兩詞位列“00后騰訊社交搜索關鍵詞詞云”之中。
兩則新聞表面上無任何聯系,但從教育角度出發,我們發現小語種受眾逐漸擴大。2009年“小語種考證熱”至今雖已過去近十年,但00后依舊拿起了80、90后小語種學習的“接力棒”。
若結合今年是“************”倡議提出5周年、部分沿線國家相關語言人才仍然短缺的情況,我們需思考一個問題:中國小語種市場發展現狀到底如何? “
“************”與消費升級
小語種市場的發展和變化,緊緊跟隨著社會與經濟的發展:2009年前第二外語是非剛需選擇。2009年開始,于外企就業的上班族出現功利性較強的“考證類”剛需。
如今隨著人們對自身綜合素質要求提高,和對外來文化的喜好;對小語種學習的需求除剛需外,又加上了一條“個性化的興趣發展”。小語種市場有一定可能,將因用戶訴求的多樣化進一步擴張。
另外國民經濟保持一定增速發展,人們消費能力不斷提高。為使自身乃至下一代始終在同齡人中有較強競爭力,教育上的消費升級不可或缺;但隨著英語教學的普及,如今孩子在十余歲時英語水平已可進行基本交流。中產階級對孩子教育的焦慮可以說是永無止境:“各家孩子英語水平都差不多,自家孩子怎么才能更突出呢?”
與此同時,西方發達國家中產、高凈值人群的子女,普遍皆掌握多種語言。中國家長借鑒西方教育模式的背景下,有一定經濟條件的父母要求子女學習第二語言,或許成了一種選擇。據了解目前在上海,中小學家長、尤其是有出國留學需求的家庭,多會為孩子選擇法語和西班牙語作為第二外語。
如果說剛需考證類需求、興趣類需求和中產階級教育升級需求,只是小語種市場擴張潛移默化的誘因;那“************”更像是一架放大鏡,從國家層面將人們小語種學習的需求放大,催生小語種學習者數量的高速增長。
高校小語種人才輸出不足,亟需市場調控
安信證券2018年6月8日發布的一則名為《高考報錄指南:前瞻專業,考+填雙收》的研報顯示,“非通用語種”在“************”大建設下迎來新契機,成為語言類的“稀缺專業”,市場缺口存在。
但與此同時,我國高校“小語種”人才供給能力卻難以與需求相匹配。2017年底,國家信息中心“************”大數據中心發布《“************”大數據報告(2017)》?!秷蟾妗凤@示僅有2.60%的企業提供“中譯外”和“外譯中”服務,小語種服務能力嚴重匱乏,制約中國企業進入“************”沿線國家當地進行貿易合作。
宏觀需求下,各大高校紛紛選擇新增小語種專業,盡可能提高應屆小語種人才的吞吐量。但實際上,藍鯨教育查詢2018年初發布的《“************”背景下高校小語種教育發展問題研究》等文獻發現,現有狀態下我國高校小語種教師普遍在2-3人,甚至出現一些小語種專業教師在其他院校兼職授課的狀況,教師課時量嚴重超過教師的承載量。在高校師資匱乏導致人才輸出難以滿足市場需求的情況下,必然需要來自市場的調控。
如今中國教育市場中,除法語聯盟、櫻花國際日語、歐風教育等大機構外,線下小語種教培機構遍布全國各地,呈現“小、散、亂”的發展態勢。對小語種而言,較為冷僻的語種可能只在一線城市中存在線下教培機構,二線城市中都難以開設;即使德語、法語、日語、韓語這一類在小語種中認同度較高的,師資在線下的分布也處于不均等狀態;小語種學習的線下教培機構過于分散。
與此同時,在線教育機構受益于互聯網可打破地域限制,將全國優質師資匯聚的能力;相比于線下機構師資力量、導流能力更強,小語種教培公司在線上開設可能更加合適。此類機構中,滬江、新東方在線和歐那教育等較為知名。其中據滬江招股書顯示,其2017年語言課程(英語除外)實現營收1.85億元,成為線上小語種培訓業務規模******者。
未來,線上小語種培訓機構或更有成長空間
近日藍鯨教育與小語種領域資深從業者及投資方深入溝通,了解他們對該市場發展現狀的看法。
世界圖書出版廣東有限公司總經理助理劉正武從供應商的角度出發,向我們介紹了他眼中的小語種市場。在他看來,之前外語培訓主要集中在英語、日語和韓語上,“近兩年因勞務活動大量增加,從企業需求角度出發,泰語、越南語、印尼語課程熱度不斷提高”。
雖然劉正武表示“小語種教材需求量快速增加”,但據其了解,目前高校小語種人才的吞吐量達不到國家需求,“不僅是學生數量不夠,甚至高校師資都緊缺”。
“一本院校師資力量較強,但二三本力量不足”,劉正武指出。據其了解,“甚至出現了高校從二、三本小語種專業招本科生去教課的情況”。這些年輕教師對教材的把握有限,很難支撐起相應課程;“成人培訓市場不可或缺”,他指出。
且在劉正武看來,未來小語種培訓可能是線上機構更有成長空間。因為在其所處的教材行業中,他發現如今“雖然線上機構的教材需求量不如線下機構多,但線上機構教材需求量的增長速度,明顯超過線下機構”。
頭頭是道基金董事許維則從資本方的角度,解析小語種市場的發展現狀。在他看來,該市場的規模并不大,“估計不到兩百億,但依舊有機會養活數家大型機構。因為市場還很分散,玩家數量相對有限”。
許維認為小語種學員主要有三種,“一是需要去小語種國家留學的大學生,二是經營外貿生意的商人,這兩種是剛需。第三種則是二次元用戶,從興趣的角度出發學習小語種”。雖然學習英語的用戶基數大很多,“但小語種學習者目的更明確,相比于英語學習,剛需的成分更多一點”。據其了解,小語種的客群以成人為主,大部分是大學生及以上年齡段。
滬江網校多語種事業部總經理張靜,則以從業者的角度出發向藍鯨教育指出,“高就業率的背后是社會對小語種人才需求的大幅增長”。據其了解,以國家公務員為例,西班牙語、葡萄牙語等專業招考計劃多、崗位多,每年吸納大量畢業生。2013年僅澳門終審法院就從北外錄用了6名葡萄牙語畢業生。
在她看來,隨著人們生活中需要用到小語種的場景不斷增加,小語種培訓市場需求將進一步釋放。再加之國家政策的有利引導,整個小語種語言培訓市場增長空間較大,“而且當前在線小語種語培市場尚處于培育期,市場玩家較少。所以對于老玩家來說,先發優勢比較明顯”。
本文轉自藍鯨教育,作者遲磊。文章為作者獨立觀點,不代表芥末堆立場。